问(白岩松):你从一个特别小的地方走出来,成为一名大家,这其中,梦想是不是特别重要? 答(余华):
问(白岩松):在你生命过程中,印象最深的梦想是什么? 答(姜昆):
……
新千年来了,我们《东方之子》栏目总要弄点新意思,于是设计了一个“我的梦想”系列.让各行各业顶尖的人物来谈自己过去的梦想和梦想中的未来。
我们原本打算是以非常轻松的心情来面对“梦想”这个词汇的,甚至做好了听到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的准备。
可惜,我们错了。
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在我们颇有点科幻色彩的演播室背景下,把梦想讲述得极其现实,并因此显现出一些悲壮的意味来。
一想也只能这样。
写出《活着》的作家余华,从小生活在浙江的小城海盐,在他记忆中,那是个连自行车都没有的地方,生活在几十年里都非常平静,长大了,子承父业。余华也成了医生,不过是个牙医,天天面对的是别人的口腔。
几年的牙医生活过去,用余华自己的话来说,口腔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(只是余华自己这样认为,其实牙医还是高尚和热门的职业),有一天,他看到诊所外头有人总在闲逛,一问是文化馆的,这让他很羡慕,便问:怎样才能进文化馆?人答:会作曲或会画画或会写作。余华思考半天,作曲与画画,怕是不可能了,好歹认了五千多汉字,于是梦想出现了,要写作,然后进文化馆,也能闲逛。
余华就在这个梦想的牵动下,走近了文学走向了文坛。
这是他当时唯一能梦想的事情,就像西北的孩子不知飞机为何物,因此白球鞋总在梦里出现。
今天的姜昆正玩着最时尚的网络,一不注意,还成了1999年十大网络人物,可在采访中,姜昆总不能忘记的梦想是替他妈妈还钱的那一个。
说这一段时,他的眼中分明有泪花。
做梦是需要基础的,当生活的背景是一片黄土或是万般贫穷时,梦想很难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可以自由地飞,一点点生活现状的改变,都可以变成诱惑自己一生的大梦想,这不能不让我们在今天回头的时候感觉到一些伤感。
如果仅仅在回头的时候,梦想很现实也就罢了,但一位又一位精英人士坐在我们面前大谈未来的时候,梦想仍然现实得可以,很少有人谈论到二十年以后。也许他们都知道,梦想是需要勇气的,如果做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,那做梦还有什么味道。
面对原本想让自己轻松的“梦想”二字,我们也开始变得沉重起来。“梦想”的很现实,是我们几代中国人的宿命,其实问问自己,又怎敢直接拿心中最美好的梦想说出来?作为传媒中的一员,我个人只希望,现场直播能更多一些,束缚能更少一些,真正的新闻自由,我还一时不太敢有勇气去梦想。
人总在梦想中前进,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也总在梦想中执著地向前走,就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来年,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也玩过一个“梦想游戏”,今天回头看,那梦想更没有梦幻的色彩。比如林语堂,他说到:“我没有梦想,我也不梦想军阀不杀人,但只希望军阀杀了人之后,不要用25块钱把人头卖给被杀者的亲属。”
看到这样的梦想,我们有些沉重的心情又慢慢舒缓起来,因为我对面的被采访者,梦想虽然还很现实,但毕竟已经轻盈许多。
比如余华,他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文字创作时代终结者中的一个。
比如姜昆,他希望在网络中能找到过去他在相声舞台上感受过的辉煌。
比如……
拥有什么样的梦想,最能检验一个民族现如今的快乐程度。
我希望我们的梦想更加轻灵新奇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。
(摘自《华夏》2000年3月号,白岩松文。)